《弄堂故事·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宣传展示暨非遗面塑互动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量:87

近日,“弄堂故事,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宣传展示汇报在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中心大楼主楼二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出席会议的嘉宾有长宁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侨办主任、区知新荟常务副会长葛菲、长宁区知新荟副会长、上海市长宁区新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小虎、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宁区知新荟副秘书长张书嘉、长宁区社会主义学院教务科科长、区知新荟会员毕圣洁、东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东华大学服装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雯玮、东华大学知联会副会长、服装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刘晨澍、东华大学服装艺术与设计学院系副教授刘月蕊。“弄堂故事,长宁记忆”的主创团队延安西路校区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叶晓燕主持。

非遗面塑第三代传承人张书嘉与会嘉宾讲述了非遗面塑的发展历程和其自身经历,介绍了非遗面塑还原百年红色故事的构想来源与项目优势,进一步展示了在此基础上和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非遗面塑定格动画的设计思路与实际成果。

2891638796431_.pic_hd

本次“弄堂故事,长宁记忆”的定格动画项目围绕长宁区的3条红色弄堂,专门设计构建非遗面塑,并以定格动画的创意形式为载体,讲述当年发生在亨昌里、永乐邨、联安坊三条弄堂里的红色故事。面塑实体的设计与塑造在书嘉手工艺传承中心完成,而分镜脚本、图片拍摄、视频剪辑与后期特效等都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的。通过定格拍摄的方式让传统的面人动起来活起来,是难点更是创意点,刘月蕊、李勇智两位老师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弄堂、采集素材,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特长,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与红色故事的结合点上,从弄堂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期待强的情况下,圆满的完成了本次任务,获得了来自学习强国、《新民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的报道。

团队指导老师刘月蕊表示,在30天的制作期限内,五名研究生同学分工明确、态度积极、信心十足。线下参观结束后,两天内就完成了剧本的整合工作与分镜脚本的基本设计,并在一周内修改定稿。在期末课业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五名同学顶住压力稳步推进,最终提前完成任务交出成片。本次项目将专业特色、红色文化与非遗三个部分相结合,对学院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对专业课堂与思政内容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刘雯玮表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非遗工作一直以来是有传统的,有强大的师生团队一直投入在非遗工作中。“弄堂故事·长宁记忆”更像一部视频微党课,内容新颖独特、富有匠心精神,充分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结合点。未来在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中,要充分结合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特色优势,充分运用学校与长宁区统战部的平台资源,才能大有可为。同时学生们通过平台,可以运用专业在传承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文化的方面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主创团队学生代表、数字媒体艺术2021硕士研究生林曹璇子在发言中提到,很荣幸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创意与力量,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参与本次项目、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献礼。希望能通过非遗面塑动画的创作形式,让红色文化和历史故事能以有趣而新颖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去了解身边的红色故事,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

展示汇报结束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诸位师生代表参与了张书嘉指导的非遗面塑互动体验环节,亲自体验非遗、感受传统工艺,近距离接触到传统文化之美。

2901638796432_.pic_hd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弄堂故事,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不日将于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逸夫楼展出。未来,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将继续依托区校平台、发挥专业特长、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通过更多的创意载体展现非遗传统工艺,助力非遗传承和发展,承担时代使命与担当。

 

 

/文: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