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志义工发展中心“瓦屋下看中华千年,再叹工艺之奇、公益之美”实践团7月17日活动通讯
发布时间:2015-07-18 浏览量:40
探寻痘姆古陶制作方法
7月17日是东华大学砺志义工发展中心“瓦屋下看中华千年,再叹工艺之奇、公益之美”实践团开始暑期社会实践的第六天,小分队在结束了对桑皮纸和王河舒席的采访后,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这一站,我们通过采访更加了解了痘姆古陶。
来到潜山县天柱陶瓷有限公司大家首先被大大小小痘姆古陶吸引住了,在一幢低矮的小房间里我们看到一名正在劳作的工人,将黄土中的石子祛除,工作繁复枯燥,却并没有因为累而停下,看着满屋的成品,这些都是工人们辛苦劳作而制成的,在我们的询问下,工人告诉我们工作不易,每一项都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黄土在内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在本地购买,而是从太湖运来。
在另外一位叔叔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制作痘姆古陶的黄泥是将从太湖运来的原料晒干后加水而成,剔除石头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古陶,属于纯体力活,学习不易,现下工人年龄都在40以上,没有体力更好的年轻人加入,同时市场缩水到几乎只有老百姓用,现在销售范围狭小几乎局限于本省,为了更好的宣传,他们也在新浪网上开辟了属于他们的一个栏目,如果上网查询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为了更加美观,同时也将花纹印在缸身上。
与其他手工业拥有相似之处是同样用简单的工具、麻烦的制作方法、销售渠道狭窄、基金短缺等不足,方便可换的工具却很贵,因此现在无法更换,参观了窑炉时我们得知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参观的人,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参观层面,并没有太多的人对他们投入资金或者是愿意加入,而老一辈却难以对古陶进行创新,现在只有几十名传承人了。
我们停留下来参观了两位前辈制作陶器,亲眼见到了陶器的制作过程,娴熟的手法见证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现在却要因为没有市场后继无人而苦恼,作为手工艺品的一部分,与桑皮纸、王河舒席有着几乎同样的命运,但是现状是他们需要他救和自救,不可缺少任何一方面。
结束采访之后我们和帮助我们的工人叔叔一起合照留影,到此,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基本已经结束,但是带给我们的反思却是非常深刻的,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我们需要保护它们不失传,有人在做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希望所有手工艺品都能够流传,并在原有的工艺上进行创新,历久弥新,吸引更多的人。
砺志义工发展中心:张潇
201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