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不要怕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79

3600bb0b161e18d72d6e44d21222cd66.png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雪琴老师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关注我所带的一名研究生,他已经入学好几年了,可一直没有发表任何的科研成果,这种压力可能太过沉重,于是他选择了逃避,他每天都呆在宿舍,睡觉、或者上网,打发时间。有时候我去宿舍找他,都已经是下午了,他还呆在床上。看到我来,也会起床,和我聊聊,但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最近一次,我再次来到他的宿舍,发现他竟然没有在床上,而是在桌前看电脑,宿舍里也收拾的整整齐齐,我感觉到了一点变化,尽管这种变化非常细微,因为我看到他打开的网页是关于历史方面的资料,这和他的专业相去甚远,而他也反馈给我说他每天看专业资料的时间还是不多。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导师联系?”他说:“我从小就一直怕父母和师长,以前功课学得好,老师也不会来找我,也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开始做科研后,遇到问题,我不敢跟导师沟通,也不敢问他,怕他觉得我怎么这么差,这也做不好,怕被骂,所以就一直拖着,最后拖成了现在这样……”我一时语塞,不过出了门,还是有一点欣慰:至少他开始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我,这表明他信任我。更表明他已经在思考和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敢于去面对和表露。只要敢面对,就有希望解决。我想,只要我们继续共同努力,也许离他真正发生改变的日子就不远了。想到这里,我也多了一些信心,心情也明朗起来。


e43924dc1d499f12e6da6f5bcad867a8.jpg


还有一个学生,入校时候的综合成绩处于专业中流,比专业第一的同学低了将近50分,可能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注意到他:一个从小地方的三流高校考来上海读研的他,包括我—他的辅导员。一年之后,他的课程成绩排名全年级15,专业第6,这一年,他评到了一等学业奖学金和东华大学综合奖学金。到了第三年,他发表了两篇sci,参加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凭借出众的科研能力,他拿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了“东华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并在毕业时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一步步走到今天,他成了全年级最耀眼的那个人。我时常会想起这位同学,因为他的经历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都经历过无数次重新站在人生起点,开启人生征程的时刻,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一段新征程上不懈努力、屡创新高呢?我们可能会告诉自己:“你瞧人家的条件多好,我肯定比不过人家……”;抑或是:“就这样可以了吧,要那么努力干什么呢,差不多就行了……”有意无意间,我们限制了自己,不再拼搏、不再奋斗,流于平庸,无所作为。最终,我们认为这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人家就是比我们厉害啊,我本身就是拼不过人家啊,却忘记了,其实一开始,可能正是自己放任自己不去拼不去抢啊!怨不得别人。


87bb939b66944dba2679e9f2c1a60566.jpg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身边围绕着很多学生,也经常发生着类似上面这样的一些故事,所谓“教学相长”,每一天的我也在被他们影响着,或鼓舞着。我之所以选了这两个故事写出来,其实是想以这两位同学的经历来警示和激励更多的同学。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会不时出来限制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像第一个例子中的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可能是他的优点,而缺乏沟通能力可能是他的不足,当他面对导师的询问和质疑时,他需要及时站出来向导师解释,沟通,促进导师对他以及他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去理解,但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他退缩了,选择不解释不面对,久而久之,导师也无法再过问他的科研学习,导致了他科研工作的中断和荒废,结果令人惋惜。回观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不时的去思考:我们有没有任由一些缺点和不足吞噬着我们的天赋?当出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时该怎么办?是像鸵鸟一样把头扎进土里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还是接受挑战,想办法及早攻克和解决?选择的不同,造就着不同的结果和人生。最后,用一个想象中的美丽场景作结:若干年后,当我的学生们和我再次在这个校园里相聚,相视一笑后,发现我们从来都没变过,还是那样认真、那样努力,没怕过挑战,也没辜负前程!


6f46ad6b01802459d72c6f90146b1be5.jpg




3f0620a229b068af68aa73b628771a8c.png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张雪琴、吴艾卿

供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罗雨林

责任编辑:韩谨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