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良教授主题讲座——“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与研究生学业生涯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07 浏览量:55
10月22日下午,李顺良老师在1号学院楼424,为研究生新生带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与研究生学业生涯发展”咨询会。李老师从亲身经历说起。1948年,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年出生的李顺良老师经历并参与了我国70年来艰苦卓绝的发展之路。从“一辆拖拉机也很不能生产”到高铁技术领先世界。从坐72小时火车才能去往昆明开会,到青藏铁路翻越世界屋脊。李老师作为一名曾经的优秀电力工作者,用自己的工作与热情见证了中国电力与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发展与治理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制度优势。据李老师介绍,在解放初期,全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仅有3.3千伏电力。直到70年代,上海郊区许多乡村还没有完全通电。但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科技进步,今天的中国电力工业已经雄踞世界第一,工农业发展所需电力充足。而美国的高铁方案因多方反对而一直搁浅,欧洲社会也因难民问题而遭遇危机。相比之下,中国保持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谈及个人学业、职业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李老师谈到自己作为“老三届”,经历了10年工厂工作的锻炼,到恢复高考时毅然选择到华纺学习,并成为我们东华大学学生校友的人生履历。李老师讲到,自己坚持相信“把国家的需要作为我们终身的追求”,自己来到大学,学习电力自动化是为了解决当年国家社会发展中急迫的电力工业问题,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研究生新生也要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将科技与人文素养相结合,让自身学业能力同社会需求相适应,做到自身发展同时肩负社会责任。
紧接着,李老师开始探讨我们研究生新生应该如何学习。面对党和国家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在毕业时刚好赶上第一个百年的时间节点,而当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时,我们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接班人。在校学习期间,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知识;二是价值观;三是能力。
在知识层面,作为人文学科的研究生,我们要着重利用好图书馆丰富的图文信息资源,努力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在价值观方面,要发挥理想信念的“灯塔”作用,将自己培养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知识青年。而在能力方面,要培养自身专业与社会工作有机结合的素质,培养好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同时,学会充分利用假期实习等机会,明白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有的放矢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在此之后,李老师又介绍了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七项能力: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把握时间;为人处世。以及在就业中应该注重的四个方面: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体质与性格,能力特长。在择业时要避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实事求是的选择职业并努力工作。
最后,李老师引用了卡耐基的名言:“不能做一条大陆,那就做一条小径;不能做一个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但无论如何,要做最好的自己。”勉励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稳定情绪并去除自卑心理。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同时刻苦努力。李老师用真诚的建议和温暖的话语鼓励了在场的所有同学,相信在未来的在校学习和毕业工作后,我们都将走的更远,走的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