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铨教授为大一新生带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科技成就及未来”讲座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量:33
10月15日下午,陈敬铨教授在综合楼317党员之家,为大一新生带来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科技成就及未来方向”咨询会。陈教授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到2013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美国,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再到如今5G技术的发展与革新都做了相关介绍,充分展现了我国70年来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创下的丰硕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科技发展再次面临重大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讲座初始,陈敬铨教授从人文与科技的联系为切入点,告诫在座的各位要谨记人文与科学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随后,陈教授从我国科研投入、科研产出、创新活力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精彩历史,他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实现了从过去的追踪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谈到科研投入,陈教授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2013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美国,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此外,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研发经费达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远超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速;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关于科研产出,陈教授从科学论文成果、专利发明量以及知识产权产出等几个方面展示了其巨大突破。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432.3万件和244.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截至2018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
而对于创新活力,陈教授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累计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480家,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类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科技体制改革活跃了技术市场交易,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合理利用和成果转化。
紧接着,陈教授指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在质检、气象、地震、海洋和测绘等领域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关键期,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带动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革新为企业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深入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物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
最后,陈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并指出,党的十九大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对新时代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突破方向、提出了具体任务、剖析了薄弱环节,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使命光荣。蓝图已经绘就,蹄疾还需步稳。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鼎力传承老一辈科技人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勠力同心,奋勇突破,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