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0-04-19    浏览量:185

图片1.png

理学院王梦竹

从古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千年流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举办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价值观的号召,再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大中小学建立一套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作为中华民族倡导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在被弘扬与传承精髓的同时,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面对着不同的境遇与挑战、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而劳动教育也随即拥有相应的重点与要求。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对劳动的号召重新回归众人的视线。

劳动教育要转变不良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劳动者常常被视为低学历人群才会选择的工作,甚至有些人有着畸形的阶级优越感,看不起劳动者,同时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过于看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的重要性。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同学们需要转变不良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增强基本的的劳动能力依旧尤为重要。

习总书记在2018年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并强调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回首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使命感,全身心投身于祖国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汗水与精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劳动者也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各位同学也要敢于劳动与奋斗、勇做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栋梁之才。

  

图片2.png

  

劳动教育要杜绝走走过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学生不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大部分至少都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课业压力的增大,我们不难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乏和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双匮乏情况显著。有些学生坦言,不劳动、不做家务的原因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劳动不会劳动。热爱劳动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家长和学校也从小告诉学生要爱劳动,但却少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所以实打实的劳动教育需要切实付诸实践。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因此,对于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号召或是走走过场,而是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可以让同学们在亲历劳动过程中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独立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有意识也有能力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图片3.png

  

劳动教育要创新教育形式

可能有学生会有疑问,那劳动教育难道就是下地干活、扫地做饭吗?当然不全是,站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我们要更加深层次理解劳动形态的演变,不能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让学生学工学农,更不能否认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

在学生课外劳动实践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渗透与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校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甚至深化内涵延申至如节约、勤劳等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传统美德,给予学生更多接触劳动、爱上劳动的机会。

在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里,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主角。亲爱的同学们,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动手,在平时生活中多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新的时代重新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出想要的未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创造幸福和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明天竭诚奋斗!

图片4.png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王梦竹

供稿:理学院

编辑:张馨月

责任编辑:吴艾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