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刍议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量:154

图片5.png

外语学院张磊

  

近期随着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以及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在西方世界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的引导下,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罔顾事实真相,刻意抹黑中国的言论,极大地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究其根源,离不开意识形态四个字。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核,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实现。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能否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经成为建立网络强国的标志。在此背景下,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来研究和探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不仅是直面现实挑战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要求。

一、何为网络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及社会存在的改变,人们的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便携化和扁平化发展,使得网络生活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是,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一旦网络技术同它的使用主体发生了关联,主体便会将自己的意图和观念赋予其上。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是观念上层建筑的本质把握,我们认为,所谓网络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在网络社会的生活和观念的存在方式,是建立在人们网络空间交往实践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的新形态。


图片6.png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主体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网络技术的平民化发展,降低了网络的准入门槛,使得网民的数量和身份构成更加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不管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都能自由的参与到网络中,通过网络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门槛的降低及网民数量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信息符号化。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视觉形象渐渐成为新的中介,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各种图像和符号所包围。在此影响下,网络意识形态也呈现出信息符号化的特征。一方面,网民身份符号化。网络的隐匿性使得网民可以任意的隐藏、改变、甚至制造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身份信息,而代之以各种昵称、头像等虚拟的符号信息。另一方面,表达方式的符号化。网络时代,人们的交往主要以数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呈现,这些新兴的表达方式不仅容易理解,更容易被广泛的传播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内容通过符号化的方式等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

3.内容复杂化。作为现实生活的网络延伸,复杂的现实生活使得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渗透性,即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交织着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内容。网络社会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虚拟社会,也不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简单的延伸,它生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作为网络社会主要个体的网民,在其身份和思想观念上也必然带有融合性,并直接导致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二是内容的累积性,即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一个动态的累积过程。由于网民的身份、知识水平的差异,不同网民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再加之,由于网民需要的复杂性,不同网民针对同一件事产生的思想观点也各不相同,进而导致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

  

图片7.png

三、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西化和分化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牢牢掌握着网络空间的信息管制权。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不断对我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从根源上来讲就是对外和对内的言说能力,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一些西方国家正是凭借着他们在网络上的技术和话语霸权,不断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西化和分化,企图挤压和剥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和话语空间。

(二)价值观念及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降低了我国对网络空间舆论引导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人们开始借助网络结成一个个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利益群体,并不断在网上发出各类声音。网络的便捷高效及海量信息,吸引了大批网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广泛参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在这种情况下,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力就渐渐出现被边缘化,甚至淡出的情况。

(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的滞后,阻碍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长期以来,宣传工作一直是党寻求意识形态认同的最重要的形式,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挥了统一思想、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列宁灌输理论的影响,党的宣传工作都带有浓厚的灌输色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及人们思想和阅读习惯的改变,灌输式宣传教育已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与生硬枯燥的理论宣传相比,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及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更能吸引网民的关注。同时,当前我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在宣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倾向,语言风格生硬呆板,宣传内容缺乏创新性,缺乏直观、通俗的宣传表达方式,其结果只能是因理论宣传脱离生活实际而遭到冷遇

图片8.png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理念重构,从战略上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理念重构,从战略上重视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积极转变宣传观念,将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攻方向之一,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其次,要创新宣传教育理念。要转变传统的宣传教育理念,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的基础上结合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平易近人的语言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最后,宣传要紧密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理论产生的主体是群众,理论宣传的宣传也必须面向群众,要充分将理论宣传同群众的利益需求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理论的价值、才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网络舆论领导力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制度的约束和引领。首先,建立严格的网络信息审查制度。坚决将各种攻击社会主义、破坏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扼杀在摇篮里,以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有序。其次,建立和完善网络生态净化制度。要加强对网络媒体人和文化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坚持依法治网、管网、用网,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网上活动,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最后,建立网络舆情和社会思潮监测、引导机制。要善于利用网络大数据的信息存储和记忆功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实现监测和收集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分析模型,对网络舆情和网络社会思潮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准确把握其发展状况,进而实施积极正向的引导,以促进网络舆情和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深化价值引领,巩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基石

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只有重视对网络主体的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巩固和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基石。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宣传。要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传播平台,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制作一批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使人们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美德的价值引导和约束作用。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将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的弘扬中华美德,以传统美德为标准来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图片9.png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张磊

供稿:外语学院

编辑:张馨月

责任编辑:吴艾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