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以进德,逢时当脩业 ——疫情防控中的道德观
发布时间:2020-04-28 浏览量:170
机械工程学院徐少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坚,众多“逆行者”们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在全社会范围内汇聚起了一股战“疫”必胜的磅礴伟力,更涌现了无数堪称道德典范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古语云:“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快速形成的阶段,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什么样的品德至关重要,而此次疫情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的典范。
在“同此凉热”的守望相助中培养“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一省包一市”的联防联控对口支援,还是四万两千余名“白衣战士”的逆行驰援,国家、社会、个人,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举全国之力相助武汉、相助湖北。从大处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从小处我们看到的则是钟南山、李兰娟等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无双国士。“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我们始终深信根植于血脉中的同胞情义,并以此书写了无数感天动地的人间温暖,渡过了无数生死存亡的困厄危局。
在“群英奋起”的沧海横流中塑造“我为人人”的雷锋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90后”甚至“00后”的身影,他们或是承担了病毒科研攻关的重大任务,或是肩负着群防群控的排摸责任,抑或是战斗在方舱医院的普通医护。而在湖北之外的全国各地,更有无数的青年志愿者主动参与到了社区、乡镇的疫情防控中,为家乡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了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们坚信,在经过疫情的洗礼与淬炼后,新时代青年必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坚守“风清气正”的网络道德
疫情爆发以来,网络空间的各类谣言层出不绝,各类消息难辨真假,“90后”、“00后”被称作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却也难免一时被迷失在谣言的“海洋”中。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最早一批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呼吁身边人防范疫情的,正是我们的青年;而随着疫情的发展,一幅幅抗疫漫画、一篇篇战疫笔记、一段段防疫科普视频广泛地在网络空间流传,而它们的作者也正是我们的青年。可以说,塑造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离不开所有网民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而青年将在其中发挥重要力量。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次重大考验。
我相信,“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应该是每一位同学的人生目标。立德,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从疫情防控中汲取“立德”所需的精神养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修身进德、逢时脩业!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徐少东
供稿: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张馨月
责任编辑:吴艾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