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内核与青年理想

发布时间:2019-11-21    浏览量:102

1574314241393278.png

9a79080236d9496f2d95bdc3f35fa744.png

外语学院 刘丽娜老师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青年一代发扬伟大五四精神、奋力担当时代使命寄予了殷切期望,以“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对于我们“如何对做好新时代团学青年工作”大有裨益。

站在时代高度解读“五四”内核——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c47f39e3235f73e508fcb7f912381890.jpg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界碑之一,狭义的“五四”指的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那场爱国学生运动;而广义的“五四”则指一个延续了百年之久的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学术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一场思想启蒙和社会革新。我们要在“继承”五四的基础上,“超越”五四。每一种伟大的思想都承载着过去,反映着当下,又昭示着未来,借用莱布尼兹的名言来说就是:“现在怀着未来的胚胎,压着过去的负担”,所以思想既“不会从真空中诞生,也不会不孕而育”。孕育“五四精神与内核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内忧,是西方帝国入侵的外患,更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内忧于外患的激荡下,优秀的思考者们势必会对为些挑战寻求因应之道,顾炎武为这类优秀的知识分子们下过定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百年五四,风云激荡,重温一百年走过的艰难历程,感受其散发的灿烂真理光芒,使新时代的青年于无形中获取了一种砥砺前行的动力。

以五四精神培育“品德操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a6df107b3e017ea01306576044ab99f.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春的激情来自于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美好的追求,只有精准定位,才能把自己标签化、特色化、甚至唯一化,才能彰显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才能拥有“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何种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作为青年人,我们因创新而卓越,因理想而年轻。如果只为晋升而奔波,或许会得到渴望的职位;但如果为造福一方而倾力,则还将收获信任与尊重。事实上,人生的真正赢家总是那些胸怀远大、追寻生命真谛的人,他们能不断超越自我,保持良好心态,享受其中乐趣。充分利己,最多只算是谋生,利他奉献,才能成就事业与人生。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分析,发现在成功的因素中,专业能力、知识和经验只占1/4,而良好的合作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将更有助于成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青年朋友当谨记这十二字,敢于竞争,敢于与强者竞争;善于转化,善于把困难转化成机遇,真正的机会都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远见卓识,能够看透这层纸,并还要有一根能够捅破窗户纸的手指。驾驭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以五四精神培育“远大理想”——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5d22fdbb3975efe2ae44f52d1f60ae28.jpg

五四精神的实质是“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有决心,”与《晏子春秋》里的一句话:“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异曲同工,也就是说:“只要肯走,终点常常可以走到;只要肯做,事情常常可以成功”。晏子之伟大体现在了他在这句话中的用词,他没有说“行者‘必’至,为者‘必’成”,而是用了“常至”与“常成”,因为他考虑到了人生中还有太多未可知的因素,我们无法保证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生,但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以后可能面对的不如意去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人生的态度不应该只有一种。大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他也在对自己未来或“贵”或“贱”的不同人生方向做着准备,而当时写下这句话的他,恰恰也是在二十四五岁的年龄,这种大开大合的人生观,何其壮哉!没有这一层心理准备,困境则会令人有“忧天将压,避地无之”的窘境;有了这一层心理准备,则是未雨绸缪的良方。“成功学”绝不可能保证你会成功,但“失败学”会坦率地教你面对一切未来的不可知。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以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节选与新时代的青年朋友共勉,愿我们都能树立为“人类幸福事业而献身”的终极理想。

13883a7e06ded91f7f2fb4fbe97ae253.jpg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f0620a229b068af68aa73b628771a8c.png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仝泽民、刘丽娜

供稿:外语学院

编辑:罗雨林

责任编辑:韩谨潞